华盛顿/基辅
在乌克兰战争进入新的消耗阶段之际,美国总统特朗普向俄罗斯发出的“50天停火”最后通牒,不仅将压力直接施加于克里姆林宫,更将全球目光引向了那些在冲突中为莫斯科提供关键支持的“第三方”国家。特朗普威胁称,若届时协议未达成,将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高达100%的“次级关税”,此举将战争的经济和外交博弈扩展到了更广阔的舞台。
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切断或显著提高俄罗斯维持其战争机器运转的经济命脉。自西方实施制裁以来,中国和印度已成为俄罗斯原油的最大买家。 数据显示,这两个亚洲经济体合计进口了俄罗斯海运原油出口总量的85%至90%。 因此,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明确警告称,如果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继续与俄罗斯进行贸易,可能会受到美国严厉次级制裁的沉重打击。 吕特敦促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直接与普京沟通,迫使其认真对待和平谈判,否则将面临严峻的经济后果。
这一举措在乌克兰内部引发了复杂的反应。一方面,对于一个每天都在承受伤亡的国家来说,任何能够加速战争结束的外部压力都带来了希望。基辅的一些居民认为,正是因为俄罗斯获得了外部支持,战争才得以拖延至今。
然而,更深层次的担忧在于,这些第三方力量,尤其是朝鲜的军事介入,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场的动态。
来自平壤的“炮灰”与装备
近几个月来,俄罗斯与朝鲜的军事合作急剧升温,对乌克兰构成了直接且日益增长的威胁。 在2024年6月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后,平壤不仅向俄罗斯提供了大量与苏式装备兼容的炮弹和火箭弹,甚至直接派遣数万名士兵进入战区。
据估计,已有1万至1.5万名朝鲜士兵被部署到俄罗斯与乌克兰接壤的库尔斯克地区参与作战。 尽管初期因缺乏经验和装备而伤亡惨重,但他们的出现为俄军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补充,被一些分析人士称为“炮灰”。 乌克兰军事情报负责人称,朝鲜目前为俄罗斯提供了高达40%的弹药。 作为回报,俄罗斯可能向朝鲜提供了军事技术,这加剧了东亚地区的安全忧虑。
对于在前线作战的乌克兰士兵和生活在轰炸下的平民而言,特朗普的50天期限显得遥远而残酷。基辅市长克里契科尖锐地质问为何要等待这么久,因为在这期间,由朝鲜炮弹武装的俄罗斯军队将继续带来死亡和破坏。
全球经济战的新前线
特朗普的“次级关税”威胁,实质上是试图将俄乌冲突的成本外部化,迫使全球主要经济体在支持俄罗斯和维持与美国的贸易关系之间做出选择。依赖俄罗斯化肥的巴西、作为俄罗斯石油贸易金融枢纽的阿联酋以及北约成员国土耳其等国,都可能被卷入这场经济风暴。
然而,这一策略能否奏效仍是未知数。在特朗普宣布威胁后,俄罗斯股市和卢布汇率甚至出现了小幅上涨,显示出市场对其威胁的执行力持观望态度。 同时,这也考验着特朗普政府与这些重要经济体之间的外交关系。
最终,特朗普的最后通牒能否打破僵局,不仅取决于普京的计算,更取决于北京、新德里和平壤等地的决策者们如何权衡利弊。对于疲惫不堪的乌克兰人来说,他们只能希望这场牵动全球大国的博弈,能最终导向他们渴望已久的和平,而不是新一轮更猛烈的战火。
#俄罗斯乌克兰最新局势#
益通网配资-股票专业配资-股票配资首选门户网站-十倍股票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