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是皇帝祖母的尊称。
古代人的寿命普遍较短,因此各个朝代中太皇太后的数量非常有限。在某些朝代,甚至可能完全不存在太皇太后这一职位。
终究,一个女性能够荣登太皇太后之位,说明她的配偶与子嗣皆已离世。通常情况下,子嗣的寿命要长于母亲。
然而西汉却并非如此。西汉历经210年,共有11位官方认证的君主在位,但期间却出现了7位太皇太后,这个数字在众多朝代中算是相当突出的。
相比之下,拥有195年历史的东汉,却只有1个太皇太后。
那些西汉的太皇太后究竟是谁?她们各自经历了怎样的生命历程,又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了太皇太后的身份?
西汉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个太皇太后?
01、汉高帝刘邦的皇后:吕后
吕后不仅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后,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太皇太后。
她为西汉开国君主汉高祖刘邦担任正妻,在汉高祖尚在沛县时身为无赖期间,便与汉高祖结为连理,并且为汉高祖诞下一儿一女。
刘邦开始武装反抗的时候,吕雉还留在沛县,悉心照料家中亲人,时常感到惶惶不安,日子过得十分小心谨慎。
之后又成了项羽的俘虏,在敌营里住了2年。
她历经艰险终于回到汉高祖身边,却看见汉高祖身边已有其他女子,汉高祖甚至打算废掉吕后的儿子刘盈,改立庶出的刘如意做储君。
吕后只能向张良求援,又请来了知名的“商山四皓”,费尽周折地维持了刘盈的太子身份。
刘邦在生命终结之际,仍派遣陈平去执行诛杀吕后兄长的任务,此人名为樊哙。倘若刘邦未能及时离世,樊哙的性命将难保,吕后与刘盈的权位也可能随之动摇。
这段磨难的岁月,使吕后这个原本以顾家著称的女性,性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变得冷酷无情。
吕雉当上太后,处死了情敌戚氏,又让儿子刘盈去见识戚夫人的凄惨遭遇。
她还在刘盈的龙床之上,毒杀了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
这件事给刘盈带来了很深的内心创伤,她于是躲在后宫里,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身体也很快变得虚弱不堪。
吕后意图全面掌握刘盈的亲属势力,同时确保独生女鲁元公主享有特殊地位,因此安排刘盈迎娶鲁元公主的女儿张嫣。
她盼望,张嫣能迅速为刘盈诞育子嗣,然而刘盈始终无法认同与外甥女的结合,自始至终拒绝接触张嫣。
吕后处境艰难,只得让张嫣伪装成有身孕的样子。等到宫中其他嫔妃诞下皇子,吕后就将她们一一处死,声称这个孩子是张嫣所生的嫡子。
刘盈英年早逝之后,这个孩子登上了皇位,也就是前少帝。
后来,前少帝得知生母的境遇,决心要为生母雪恨。吕后随即除去了前少帝,另立前少帝的弟弟为帝,此即后少帝。
前后少帝在位期间,吕后作为皇帝的祖母,理应被尊为太皇太后。
然而查阅那个时代的史籍文献,可以知道,皇帝和大臣们,仍然称呼吕氏为“太后”,却将本应称作“太后”的张嫣叫做“皇后”。
这或许是因为汉初的后宫制度还不够成熟。
不管怎样,吕氏身为帝王的祖母,确实是历史上有记录以来首位太皇太后。
02、汉高帝刘邦的妻子:薄姬
薄姬原先身为魏王魏豹的配偶,在魏豹败于刘邦并被处决后,她被俘获,随后在纺织作坊从事劳作。
有回,汉高祖途经纺织作坊,目光立刻被容貌出众的薄姬吸引,随即将她纳入自己的嫔妃行列。
然而,刘邦对薄姬并无好感,倘若没有听闻她姐姐们提及相关情况,他几乎要彻底遗忘薄姬这个人了。
尽管薄姬的姐妹极力引荐,刘邦还是对薄姬有所眷顾,而且薄姬很快便为刘邦诞育了第四个儿子刘恒,但即便如此,刘邦依然对薄姬漠不关心。
在后宫的薄姬,一直是一个小透明,就连想见刘邦一面都难。
然而,正是刘邦对她的不上心,救了她一命。
汉高祖离世之后,吕雉独揽大权,将汉高祖生前所宠幸的众多嫔妃悉数关押,不允许她们离开宫廷。其中,汉高祖最为钟爱的戚夫人更是遭受了极其残酷的对待,被残忍地变成了残缺不全的人形。
薄姬因为不受宠幸,吕后对她并不在意,便让她跟随儿子前往封地,担任王太后之职。
吕后离世后,刘氏家族的亲属与有功之臣一同行动,铲除了吕氏家族,同时废黜了血统属于吕家的幼年皇帝。
他们聚在一起,开始商议新皇帝的人选。
照理说,按家族排行,凭过往战功,讲社会声望,汉高祖刘邦的嫡孙刘襄,理当是皇位继承的第一人选。
但是有功之臣们却忧虑刘襄难以驾驭,于是选择看似容易掌控的刘恒作为新的君主。
刘恒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在于薄姬素来性情平和,行事不张扬,因此不必担忧她会重蹈吕后的覆辙。
就这样,薄姬成为了汉朝的皇太后。
汉文帝刘恒在位23年后去世,薄姬的孙子汉景帝登上皇位。
此时的薄姬尚在人世,被刘启尊为了太皇太后。
薄姬与吕后迥异,她从不关心国家大事。史籍之中,薄姬仅当功臣周勃蒙冤入狱之际,曾规劝过儿子刘恒。
她的家族成员,仅有弟弟薄昭曾经官至车骑将军,不过这个职位并未持续太久,他很快便因犯下杀人罪行,遭到汉文帝的强制处决,从此以后,家族中再也没有其他人能够在朝廷中担任高级官员。
然而,从一位不受重视的嫔妃,转变成为太皇太后,薄姬确实是汉高祖刘邦后宫中最成功的那一个。
03、汉文帝刘恒的皇后:窦漪房
窦漪房,家世寒微。年幼之时,其弟被贩卖,她本人则作为家族成员进入宫中,为吕后效力。
后来,吕后把一批宫人赏赐给诸侯王,窦漪房也在名单里。
窦漪房一心想重返故里,于是便寻到掌管名册的宦官,祈求他能将自己指派给赵王。
但是,那些近臣却把这事抛在脑后,将她指派给了代地的诸侯王。窦漪房既愤怒又焦急,哭着向他们交涉,然而毫无效果,最终只能勉强前往代地。
想不到,这却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
当时的代王,名叫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窦漪房非常受刘恒喜爱,没过多久就给他生下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
刘恒的结发妻子以及他的几个亲儿子,不知何故相继离世。窦漪房所生的刘启,因此变成了刘恒的大儿子。
吕后离世后,刘氏家族成员与有功之臣消灭了吕氏家族,一直不受关注的刘恒,却出乎意料地被选为汉朝的下一任君主。
窦漪房之子刘启,因系嫡长子,获选为皇太子,窦漪房亦因此得尊为皇后。
汉文帝刘恒即位后,窦漪房年岁渐高,又因病双目失明。汉文帝便另寻新欢,将宠爱转向了另一位妃子慎夫人。
慎夫人甚至可以在皇家的宴席上,和皇后窦漪房平起平坐。
然而,这件事,却被大臣看在眼里。
中郎将袁盎,甘愿承担冒犯汉文帝与慎夫人的后果,借吕后、戚夫人的事例向汉文帝进言,期望汉文帝能够维护皇后的体面。
当汉文帝听闻“人彘”一词,便感到后怕,随即废除了慎夫人的优厚礼遇。
而慎夫人,也始终未能为汉文帝生下儿子。
因此,窦漪房虽然不再受宠,但皇后的位置,却一直非常稳固。汉文帝去世后,她的儿子刘启即位,也就是汉景帝,窦漪房也当上了太后。
窦漪房身为太后,对朝廷事务干预极深。她热衷道家学说,致使汉景帝整生都无法启用儒家学者。
待汉景帝去世之后,汉武帝登基。窦漪房成为太皇太后。
年轻的汉武帝,受到父亲的影响,也一心想重用儒生,大展身手。
汉武帝的某些行动,激怒了窦漪房,窦漪房随即发号施令,那些汉武帝新提拔的人才,要么被处决,要么被降职。
郁闷的汉武帝,只能微服出巡,把精力发泄在骑马射猎之中。
等到太皇太后窦漪房离世,汉武帝才真正开始执掌权柄,并且着手开展他的诸多伟大功业。
04、汉昭帝刘弗陵的皇后:上官氏
上官氏成为汉昭帝的皇后时,只有6岁。
那时,由鄂邑长公主照看长大的汉昭帝,在为其挑选配偶时,最初确定的对象并非上官氏。
然而上官桀作为汉武帝遗留下来的四位托孤重臣之一,其祖父正是上官氏,他试图通过让年幼的孙女入宫来削弱霍光的势力
上官桀先去和霍光商议此事。毕竟,霍光是上官氏的外祖父。
然而,霍光以上官氏年纪太小,拒绝了。
上官桀重新寻到了鄂邑长公主的男宠丁外人,答应为丁外人谋求侯爵之位,凭借丁外人床笫间的游说,鄂邑长公主将上官氏引入宫中,册封为皇后。
上官桀喜滋滋地去找霍光,准备兑现帮助丁外人封侯的承诺。
霍光怒气冲冲,驳回了上官桀的请求,并且否定了任用丁外人的提议。
霍光因此惹怒了上官桀和鄂邑长公主。他们与辅政官员桑弘羊,以及汉武帝之子刘旦结盟,企图除掉霍光,废除汉昭帝。
但是,他们尚未开始行动,秘密就被揭穿了。霍光不仅迫使鄂邑长公主和燕王刘旦结束生命,还处决了上官桀的全族。
皇后上官氏,一下子就成为一个孤女。
然而,上官皇后年纪还轻,未曾卷入祖父发动的叛变,况且霍光是她的外祖父,因此,她得以继续安稳地在宫中担任皇后之位。
霍光希望,她能尽快为汉昭帝生下长子。
为此,霍光让御医告知汉昭帝,称其健康状况欠佳,建议避免接触女性,只需独宠皇后一人即可。
霍光又让未央宫的宫女们全都换上了难以脱下的下装,以免汉昭帝突然召幸她们。
但是霍光所做的努力,依然未能使上官皇后怀上孩子。汉昭帝离世时,上官皇后才十五岁。
霍光为了维持自身权力,选择汉武帝的孙子,即汉昭帝的侄子刘贺登基,将刘贺收为汉昭帝之子,同时尊上官皇后为皇太后。
不料,刘贺一到长安,就要和霍光夺权。
霍光实在无法忍受,因为刘贺在短暂统治期间犯下诸多恶行,数量高达1127件,并且他既没有去祭拜刘邦的陵墓,也没有完成所有的继位程序,于是决定废黜他。
霍光作为臣子,本无权废除皇帝。废除皇帝的命令,是由上官太后颁布的。
紧接着,霍光将汉武帝的远房后代,具体是卫太子刘据的独子刘病已收为养子,转而奉立为汉昭帝,随后这位新皇帝即位,被称为汉宣帝。
上官太后依照家族排行,属于汉宣帝的祖辈,按照规矩应当被称作太皇太后,但实际她目前仍然是皇太后。
霍光离世后,汉昭帝诛杀了霍氏全族,上官太后的继父家族因此覆灭,紧接着她的母族也遭遇了同样的结局。
这一年的上官太后,只有24岁。
然而,汉宣帝为人宽厚,不因此怨恨上官太后,仍旧对上官太后非常敬重。
上官太后寿命长于汉宣帝,她去世时,汉宣帝的儿子汉元帝将她尊为太皇太后。
她又活了12年,才因病去世,享年52岁。
上官氏的父家与母家均遭灭门之祸,她却始终是汉朝地位最为崇高的女性,以太皇太后的尊荣寿终正寝,这确属难得的幸运。
05、汉宣帝刘询的皇后:王氏
在汉宣帝的后宫里,第三任皇后王氏是一个小透明。
许多人只熟悉因故剑情深而闻名的许平君,以及霍光的女儿霍成君,误以为汉宣帝仅拥有这两位皇后。
王氏的父辈,长安城中有位无所事事的男子,他热衷于观赏斗鸡,因此和当时尚未登基的汉宣帝建立了较为深厚的交情。
汉宣帝即位后得知,王氏屡次应允婚事,但在婚期将近时,未婚夫往往离世,导致王氏年纪渐长,却始终未能出嫁。
于是,汉宣帝便把王氏纳入了后宫,让她做了婕妤。
不过,汉宣帝并不喜欢王氏,于是王氏一直没有生下孩子。
当许平君去世、霍成君被废之后,汉宣帝决定,再立一个新皇后。
汉宣帝当前最宠爱的妃嫔,乃是次子刘钦的生母张婕妤,刘钦同样也是汉宣帝最为看重的儿子。
汉宣帝原本打算册封张婕妤为后,但忽然记起往事:他先前确立许平君之子刘奭为储君后,原先的皇后霍成君,竟然企图谋害这位太子。
这一事件给汉宣帝造成了难以磨灭的精神创伤。他忧虑,张婕妤一旦成为皇后,或许也会为了孩子,采取相似的举动。
汉宣帝经历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选定没有子女且不受宠爱的王氏担任皇后之位,安排王氏悉心照料太子成长,同时停止对王氏的临幸,以此防止王氏将来会诞下子嗣。
汉宣帝的计策确实效果显著。王皇后从此致力于打理后宫事务,悉心教育太子,并且不再盼望汉宣帝的恩宠。
汉宣帝去世之后,汉元帝登基,把养母王皇后尊为了皇太后。
汉元帝去世之后,王太后依然在世,又被汉成帝尊为太皇太后。
王氏担任皇后期间持续了49年,之后又相继成为太后、太皇太后,最终在七十多岁那年去世了。这样的寿命在汉朝时期算是相当长的了。
王氏这一生,虽然无子无宠,却是汉宣帝后宫里最大的赢家。
06、汉成帝刘骜的皇后:王政君
王政君能成为汉元帝的原配,全靠运气。
汉元帝彼时身为太子,因心爱的良娣离世,心情十分低落,持续一段时间,不肯接纳其他嫔妃。
汉宣帝看了之后,非常担心,便让王皇后挑选一些宫女送给太子。
王皇后精挑细选了5个宫女,召太子来做选择。
太子完全没把这五个宫女看在眼里,不过他不能不听皇后的安排,只好随便朝最近的一个宫女一指,说道:就选她了。
而这个宫女,正是王政君。
王政君由皇后推荐给太子,太子无法推辞,只能亲近她。后来,王政君为太子诞下长子,因此被立为太子妃。
汉宣帝离世,皇位由太子继承,即汉元帝。王政君顺理成章地荣登后位,其子刘骜也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储。
汉元帝对王政君心生反感,同时对于太子刘骜的处置愈发不满,甚至一度打算废黜他,改立宠妃傅昭仪的儿子刘康为新的储君。
王政君本人虽然不受汉元帝赏识,但她家族势力雄厚,家族成员众多且才能出众,在朝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汉元帝祖母史良娣的家族,也选择了站在太子这一边。
刘骜借助王家与史家的合力,得以保全太子身份,汉元帝离世后,他顺理成章地继位,成为汉成帝。
王政君由此成为皇太后。
而她的家族,也开始垄断大司马之位。
汉成帝离世前数月,王政君的侄儿王莽被任命为大司马,汉成帝沉溺于逸乐,疏于政务,因此朝政实权落入王莽手中
后来,汉成帝去世,汉哀帝登基,王政君成为太皇太后。
汉哀帝并非汉成帝的亲生骨肉,王政君在他掌权的时候,曾经遭受过压制。
汉哀帝掌权时间很短,仅六年便离世了。王政君将王莽召回,重新掌控了朝廷权力,最终她成为了备受尊崇、权势最盛的太皇太后。
王莽的篡汉之路,也由此开始。
07、汉成帝刘骜的昭仪:傅氏
王政君身为皇后期间,傅氏担任汉元帝的昭仪,并且汉元帝对她更为喜爱。汉元帝曾一度打算另立傅昭仪的儿子为新的皇帝。
但是,王政君的子嗣同时获得王家与史家的扶持,傅昭仪最终未能实现心愿。
汉成帝上位后,傅昭仪跟随儿子刘康前往封地定陶,担任定陶王太后之职。
刘康不幸英年离世,傅昭仪的孙子刘欣承袭了定陶王的爵位,这个孩子由傅昭仪亲自照看抚养。
看起来,傅昭仪的一生,便是将孙子抚养长大,而后安享晚年了。
在汉成帝即位第二十四年,他忽然把刘欣召往京城。刘欣同行的,还有汉成帝的弟弟,即是刘欣的三叔,中山王刘兴。
据悉,汉成帝现年四十四岁,却仍未有子嗣,因此他需要在弟弟和侄儿当中,挑选一位作为未来的继承人。
傅昭仪跟着孙子刘欣,一起进了长安,还带上了大量的财物。
她抵达长安之后,立刻用丰厚的财物收买汉成帝的舅父大司马王根,并且通过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恳请他们替刘欣说情。
王根和赵飞燕从中怂恿,同时汉成帝认为册立皇太子比册立皇太弟更为妥当,于是汉成帝最终收养了刘欣,并册封刘欣为太子。
一年之后,汉成帝去世,刘欣登上了皇位,也就是汉哀帝。
汉哀帝原本是傅昭仪的直系后代,不过后来他过继给了汉成帝,依照礼法规定,他和傅昭仪之间已经没有任何血缘联系。
而被尊为太皇太后的,也是汉成帝的祖母王政君。
然而,傅昭仪在身为嫔妃期间,曾经败给过王政君一次。她不想再次遭受王政君的压制。
她以过去曾照顾过帝王,并且一直挂念着为由,恳求前往京城,每隔十天去一次皇宫探望汉哀帝。
王政君同意了。
但是,傅昭仪抵达长安后,就住进了北宫,北宫设有通向未央宫的桥梁。
傅昭仪无视既定礼制,每日经由天桥前往未央宫探望孙子,坚持要孙子赐予自己尊称。
多年抗争之后,汉哀帝罢黜了阻挠为祖母加封徽号的官员,随后将傅昭仪册立为“帝太太后”。接着,他又将此称号更改为“皇太太后”。
傅昭仪的“皇太太后”名号,在名分上,比王政君的太皇太后名号稍逊一筹,然而她毕竟与汉哀帝有直系血缘关系,就连王政君也对她敬而远之。
不过,傅昭仪离世后没过多久,汉哀帝也年纪轻轻就去世了,王政君借助王莽的力量重新掌握权力,并且又将傅昭仪的封号贬低为定陶王太后。
傅昭仪生前未曾获“太皇太后”名分,不过她是汉哀帝的直系祖母,所以,在统计西汉太皇太后人数时,她一般也被包含在内。
08、为什么西汉的太皇太后这么多
西汉的太皇太后,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多的了。
然而,西汉皇帝的平均寿命并不低。
汉文帝、汉景帝、汉成帝,他们的年龄都超过四十岁,这在古代帝王中属于常见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皇帝活到这岁数,太后基本已经去世了。
可是这几个皇帝的母亲,都活得比儿子还长,当上了太皇太后。
考察西汉时期那些太皇太后的情况,能够明白她们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帝祖母,关键因素在于她们大多都活得年纪很大,生命非常长久。
这或许是因为,西汉的宫中女性,与后来的情况大不相同,她们受到的束缚较少,当时的太后们,也多能掌握部分权力,因此生活相对更为自由洒脱。
你觉得是不是呢?
益通网配资-股票专业配资-股票配资首选门户网站-十倍股票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