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几年越来越发现,一个人越“值钱”,越自私。
不是那种贪婪、算计型的自私,而是一种“终于学会为自己活”的自私。
听起来冷,可你仔细想想,太多时候,我们活得太像“供养者”了,供养别人的期待、别人的情绪、别人的世界观。
到最后,谁来供养自己?
二十几岁那会儿,我几乎没什么边界感。谁找我帮忙我都答应,朋友搬家我帮、同事代班我干、别人深夜失恋我陪聊到天亮。
我以为自己善良、仗义、有情有义。后来我才明白,那不是善良,是没底线。
那时候我很穷,穷得不是钱,而是“存在感”。
我需要被人喜欢,被人需要。被认可,仿佛才能证明我活着是有用的。
可是人一旦开始讨好,灵魂就开始塌陷。你以为自己在付出,其实你在被掏空。
那种被掏空的感觉很微妙,外人看不见,你自己又不敢说。因为一说,就怕别人觉得你矫情。直到有一天我崩溃,连自己都不想再理自己。
有人在知乎上写过一句话:“当你活得太为别人考虑时,你的存在就会开始变得可有可无。”
那时候我一边觉得扎心,一边又不敢承认。后来我承认了,也就自由了。
自私的人,活得反而更干净
前阵子看一档节目,有个嘉宾说她拒绝朋友借钱,结果被骂“凉薄”。
她说:“我不是没钱,我是不想为了面子,让自己陷入焦虑。”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话太对了。我们太容易被“该帮”“该懂事”“该大度”这些词绑架。
可一个人真想变得值钱,第一步就是学会自私一点——时间要留给自己,不是所有人的事都值得你操心;钱要先留给自己,哪怕少吃几顿饭,也别拿去填别人的窟窿;情绪要护着自己,不是谁哭你都得去安慰。
有些人看你热心,就会把你当工具人;你越付出,他们越理所当然。
而你一旦学会拒绝,他们又觉得你变了。可谁规定,人不能变?
我现在越来越喜欢“自私”的人。他们不随叫随到,不卑不亢,也不装深情。
你可以说他们冷漠,可他们有底气。底气从哪来?从你知道自己的价值,不用靠别人肯定来续命。
变得值钱的人,开始精算自己的力气
有一阵子,我对“人脉”这个词特别上头,觉得认识的人多就是资源多,各种饭局、各种群、各种“圈子”,我都去。
后来发现,这玩意儿是个陷阱。你花了时间、精力、情绪去维持的那些关系,有用的时候不多,消耗的时候倒不少。
你帮别人介绍客户、拉人脉、出主意,人家一句谢谢都省了;你哪天遇到事,朋友圈像死了一样静。
我才明白,有些热闹只是消耗。真正值钱的人,不忙着合群,他们在忙着清理。清理关系、清理无效社交、清理那些装作关心你的人。
人一旦开始学会“算计”自己的力气,就能把时间花在对的地方。
别小看这种算计,它不是冷血,是觉醒。每一个看起来“冷淡”的人,可能都经历过一次彻底的心累。
微博热评里有句话我很喜欢:“成长不是变狠,而是开始懂得区别‘值得’和‘不值得’。”
那一刻,我觉得“自私”真是一种高级的理智。
越自私的人,越有安全感
现在很多人嘴上喊“独立”,心里还在等别人救。等爱、等理解、等被看见。可越是这样的人,越容易失控。
你把安全感交给别人,别人哪天转身,你就崩。
真正变得值钱的人,都是自私的。他们的安全感来自自己,钱自己赚,房自己住,决定自己做。
他们不害怕失去谁,也不怕得罪谁。他们不是不需要爱,而是不会用卑微去换。
以前我总以为“爱一个人就要无条件付出”,现在我觉得,那是最蠢的浪漫。
爱本该有边界。你可以爱得深,但不能丢了自己。当你开始在感情里也学会“自私”,你才是真的成熟了。
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迎合,不屈服,也不伪装。哪怕孤独,也比被消耗强。
有个朋友失恋,她哭得像崩溃一样。后来她说:“我不是舍不得那个人,是舍不得我当时那么不自私。”她那句“舍不得”,我听懂了。
那种不自私的爱,真的会让人疼到骨子里。
自私,是一个人开始有方向的信号
以前我总以为“自私”会让人变得孤立,现在我觉得,自私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觉醒”。
你开始懂得把注意力往内收,去照顾自己的能量。你开始不解释、不证明、不讨好。
你不再追着别人跑,而是稳稳地站在自己的生活里。你不想所有人都喜欢你,只想不违背自己。
那种状态,很爽。你终于不再为别人活,也不再担心自己是不是太冷漠。
你学会了拒绝、保持距离、选择性沉默。你开始意识到,人生最奢侈的事,不是有人懂你,而是你能自由。
有时候别人说我变冷,我懒得解释。我没变冷,我只是终于学会不让自己透支。我有点自私,但我睡得更香了。
有人说,人要学会“适度自私”。我觉得,别“适度”,就自私点吧。
不为所有人考虑,不对所有人负责,不让所有人满意。
人到某个阶段,活得贵的标志,不是更善良,而是更清醒。
你能把时间留给喜欢的事,把精力留给值得的人,这就是最大的自私,也是最高级的善良。
有一句老话,我现在才懂:“人要先对自己狠一点,世界才会对你温柔。”
我信这句话。我不怕别人说我自私,我怕我再一次忘了自己。
益通网配资-股票专业配资-股票配资首选门户网站-十倍股票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